拥有购买朝贡使团六成商品的权利。但这个所谓的“购买”实际上就是“赏赐”,因为朝廷往往会以商品价格五到六倍之多财货回馈给使团。还会给使臣本人以丰厚馈赠和高规格的招待。
靖难后,尽管成祖施行了“谴郑和六下西洋”这样积极的对外政策。但在海贸方面仍然沿袭了不征税的做法。甚至说“今夷人慕远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辱大体多矣”。
只许朝贡不许私贸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弘治和正德年间,海禁才有所放松,但也仅此而已。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嘉靖皇帝仙逝之后。隆庆元年,在福建巡抚谭纶的积极倡导下,舆论普遍认可了海禁与海寇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避免东南地方再生倭乱,穆宗庄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并开放福建漳州府之月港以通商。
不过,这个口子开出来之后,大明官方得到的收益却非常少,而且北京中枢是根本没有获利的。
月港开港当年,征银六千两,留充福建军饷。万历二十二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廷关闭月港。直到万历四十三年,月港才被重新开放,并计划每年征收二万七千余两白银,仍充福建军饷,北京半个铜板都收不着。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隆庆元年的六千两,还是万历四十三年的二万七千两,都和白银大规模入华的现实是完全脱钩的。隆庆开关之后,流入中国的白银以亿两计,真要俱实征税,绝不止这个数。
尽管徐光启不知道有多少白银流入中国,可即便只从表象切入,也还是很有说服力了:“臣与海外洋儒有交,洋儒对臣说,澳门及福建海面上千料大船,络绎不绝,近海小舟,更是不可胜计。故臣敢断言,国用之不增,不在于海贸无利,而在于海贸之利都让沿海的富商巨贾,以及从海澄县衙到福建藩司的贪官墨吏给攫取了。”
“说说具体的建议吧。”朱常洛颔首。
“臣以为,应当闭月开天。”徐光启解释道:“也就是关闭福建海澄的月港,并开放天津作为新港。”
“以天津卫辖之?”朱常洛问道。
“臣以为,不然。天津三卫腐朽不堪,应当裁撤三卫,并设立由朝廷直辖的天津府。并派遣能员干吏以督之。”徐光启回答道。
“你疯了不成!?”李汝华又跳出来反驳道:“天津可是京畿重地,在这个地方撤卫设府,开港通商,你是想在京师重现东南倭乱吗?”
“如果武备废弛,军士惧战,纵使天津有卫又能如何?”徐光启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