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看破不说破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北方应该没有银元流通吧?”朱由校的回答勾起了汤若望的好奇心。
中国民间确实有用银元作为交易中介的情况。比如,流行最早也最久的西班牙银圆被称为“本洋”。因为银元正面有西班牙国王戴假发的肖像,这看起来有些类似释迦文佛的发髻,故而俗称“佛头”“佛头银”“佛面银”“佛首银”等。同时,又因为银元背面图案的中央为西班牙盾徽,其左右有一对海力士柱拱卫,所以西班牙银元又被称为“双柱”“柱洋”。
西班牙银元银占九成,成色相当不错。但在流通的时候,民间仍旧按照一般的惯例将之折为银两,以重量而非银元本身代表其价值。因为一个银元约重七钱两分,所以每单位银元通常按七钱银子折价。也就是说,尽管西班牙银元在中国的部分地区流通,但西班牙国王完全收不到中国人的铸币税。
这里所谓部分地区,指的是南方海贸发达的地方。因为税银上解北京的时候,银元会像其他杂银一样被熔铸成官锭。不会直接进入北方的流通领域。
而正是因为提前了解了这点,海商们才把一些银元重新铸成了方便携带与裁剪的银条带到北京来使用。
“有人送,我家里也就收藏了几个。”朱由校理直气壮地说道。
“原来如此。”汤若望并不怀疑。士大夫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很常见的事情。南方的士大夫把洋银当成不常见的手工艺品带到北京来送人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中年儒生也把笔、墨、绘卷之类的家伙事儿给掏了出来,并问道:“哪位客官先请啊?”
“失陪了。”汤若望冲朱由校微微一笑,然后将中年儒生的问题转述给了海商们听。
“贝尔阁下,您先请?”金主迪尼什·若昂恭敬地摆手道。
“还是你们先吧。”汤若望也谦辞道。
“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也不知道迪尼什·若昂是跟谁学的这句话。
“请在这儿稍坐一会儿。”中年儒生将一根小木凳递给迪尼什·若昂,并对汤若望说道:“官正大人,在太阳落山之前都是可以作画的。在我为这位客官描摹的时候,您可以带着其他的客官去别的地方转转。”他已经弄得很清楚了,这个穿着官服的年轻洋人是这群色目人里唯一一个能与他进行正常交流的。
“那边儿有说书的,有唱戏的,还有杂耍的,你们可以去看看。”中年儒生示意道。
“好。”汤若望微微拱手,然后又将目光转向军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