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放鞑子入城?
虽然军火贩子上贡的大炮都是不会炸膛的好货。但皇帝却没有看稀奇的兴趣。所以在同意贡船北上进京的同时,皇帝也命令兵部将这批大炮以及哈拉尔德·布兰特雇来伺候这些大炮的西洋炮兵全部打包送到辽东去。并让兵部单独造册,以朝廷的名义为这支炮兵小队开饷。皇帝的饷银开得很慷慨,普通炮兵每人每月五两银子,炮兵队长每月十两银子,粮食供给由该部队驻扎地的最高级衙门从优提供。
旨意是雷厉风行的,当天就走完了下旨的基本流程。但不知道办这个事情兵部官员是脑子抽了还是怎么的。他竟然走陆路而不走水路运输,就导致这批大炮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辽阳。当然,辽阳巡抚衙门没有上疏抗议,皇帝也就不知道这件小事。
大炮抵达辽阳之后,袁应泰立刻就把其中最重的四门调给了最前线的重镇沈阳。
孙传庭沉默着盘算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袁应泰的问题道:“因为都是长身管的重炮,所以费点儿功夫,但好歹算是没磕没碰地拖上城墙安装完毕了。只是火药和炮子都不太够。”
袁应泰微微颔首,示意孙传庭继续说。
“加上这四门新装的重炮,现在沈阳城墙上一共有十二门火炮,但火药库里储存的火药仅够每门火炮打三十发。炮子也少,尤其是红夷大炮的炮子,这种炮的炮子一个就有十多斤,那个黄头发的翻译说,这些红夷大炮一门要配三百发炮子。但即使是算上已经铸成枪子和炮子的铁,沈阳一共也只存了五千二百斤。”孙传庭咽下一口半凉的茶,继续说:
“沈阳需要更多的火药和炮子。当然,粗铁乃至铁矿石也是可以的,城内的铁匠已经返回大半。为了快速补齐铁匠的缺口,我们划了一些居民去给铁匠们当学徒,只要有足够的材料,沈阳就能自造炮弹。”
孙传庭之所以没提自造火药,是因为朝廷规定,辽东的火药只能在关内制造,并且由兵部派出的六品主事监督。为了方便起见,熊廷弼干脆就把制造火药的地方安排在山海关,而上一批送到辽阳的火药就是升迁之后的毛文龙在山海关督造并押解的。
袁应泰想了想,答复说:“辽阳目前存有火药有一万四千一百斤,可以先拨五千斤火药给你们。至于铁,先拨两千石矿石给你们吧。”
“好。”孙传庭点头道。
——————
聊完沈阳的城防部署之后,袁应泰又问了沈阳的粮食储备情况和兵员的训练情况。不过这些问题他不问也不无妨,因为熊廷弼每天都会时间去兵营亲自盯人员的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