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训练是分兵种的,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战阵、战法,熊廷弼没指望能在短时间内发起反攻。所以目前沈阳最多的兵就是专司守城的速成兵。
这些兵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在登城马道上跑来回,然后没完没了地重复往城墙下扔滚石檑木的和倾倒金汁热油动作。除此以外,他们就只需要学习简单的劈砍、刺击以及基础的小队配合,比如推梯子之类的。此外,熊廷弼还会不时地动员沈阳城内的百姓,让他们配合着搞一些物资运输之类的演练。
说完这些情况,熊廷弼给众人安排的肉汤和饼也到位了。
“熊左堂,辽阳城下已经聚集了好些逃荒的鞑靼人。他们请求内附。来沈阳的路上,我也见着不少聚集在城外的鞑靼人。”袁应泰从篮子里拿起一块温热的大饼,并说道。
“所以呢。”熊廷弼眼眉一挑,若有所思,却不冷不热地给袁应泰顶了回去。
袁应泰能看见的情况,熊廷弼自然也是知道的。
天灾是公平的,几场大雪下来,遭灾的肯定不会只有女真人。离辽东地界最近的喀尔喀部和察哈尔部的蒙古人也遭受了严重的风雪灾害。所谓诸部大饥,请入塞乞食。
各关堡城邑之下都聚集着不少蒙古人,但熊廷弼就当是没看见,连开棚施粥都不肯。在接收北返的逃民之时,他还命令各地的守官、守将严加甄别,只放那些持有身份证明的汉人入城。这个证明可以是逃往南方时带走的田契、地契、房契,这是和命根子一样重要的东西,只要不是仓皇逃窜,都会带走。如果没有这三契,也可以用山海关发放的通关文书。要是什么证明都没有,那即使是长着明显的汉人容貌,也别想入城了。就在郊外自己找地方儿过吧。
放在平常人身上,让熊廷弼这么一顶就缩回去了,但袁应泰显然不是什么平常人。他像是没听懂熊廷弼的言下之意似的接茬道:“所以我觉得,可以吸纳他们入城。”
“不可能。”熊廷弼想也不想,直接否决道。
“为什么呀!”袁应泰皱眉,语调也稍稍地提高了半度。他咬下一块饼,一边咀嚼,一边侧过身子,正对熊廷弼。
“呵。”熊廷弼轻笑一声。然后伸出左手无名指,用指甲挠了挠自己的右脸。略带讽意地说道:“你毛病又犯了,在家里没待够是吧?”
熊廷弼说的是一件旧事。
袁应泰在结束了兵部武司选郎中的任期后,被下放河南任兵备参议整饬淮徐。
当时,山东正值大饥,袁应泰开设粥厂救济流民,并以工代赈,使饥者尽得食。这个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