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意识到需要改革军制,建立由督、抚直辖的精锐正规军,以作为主战之兵力,与诸军之表率。
嘉靖二十一年,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领袖孛儿只斤·俺答,请求通贡不成,大掠山西,号称杀戮男女二十余万。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部直抵北京城下,却不愿意进攻北京高墙,只大掠京畿。此时,明军主帅仇鸾避不敢战,纵酋劫掠,酿庚戌之变,造成死伤无算。
几近灭顶之灾的威胁,使得潜心修道的嘉靖皇帝,不得不暂缓羽化登仙之大计。将精力投放到加固城防、整饬边防的上。嘉靖二十四年,宣大山西总督翁万达,在朝廷未明确下达命令的情况下,巧做变通,抽选一千旗兵作为直辖。是为标兵定例之先。
嘉靖二十五年以后,从九边到东南,从边方到内地,各镇督抚的标兵营先后建立起来。标兵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定例。之所以说是“定例”而不是“定制”,是因为即使各地督、抚标兵乃至总兵标兵,成为一支事实上造了册、领了皇粮的独立存在的部队。也还是从来没有皇帝,颁布过类似于“卫所制”这样明晰的制度,以确立其存在。朝廷只是不断地通过敕书授权督抚,兵部造册编制,户部粮官给粮这样的方式,在各地建立起一支支人数不统一,编制不相同的标兵营。
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所以标兵没有兵源上的限制。得到授权的督、抚,既可以从卫所抽调卫兵建标,可以命令麾下总兵拣选精锐建标,也可以通过募兵建标。当然,无论以何种形式建标,相应的开支一般依靠本地的税粮、税银支撑,如果本地收入不足可以上疏奏请,但如果皇帝批不批,或者户部没钱也要不到钱,督抚就只能自己想辙了。
孙承宗这个天津巡抚的手下没有总兵官,因此没法儿捡现成的,只有抽调卫兵和募兵两条路可走。之前因为得到了锦衣卫的支持,孙承宗是想把本地的财政状况理顺了之后直接拿银子募兵的。可现在锦衣卫要南下,他也就只能从天津五所中抽调壮勇建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