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联合作战
杨涟眨了眨眼,缓缓收起审视,说道:“我没说不信你,更不会抄你的家。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辽东的造价会高出关内这么多。”
“可能是银价吧。”李佥书稍稍松了口气。“银子的比价一直在跌。最近城内的物价大多都开始双计了,如果用铜钱计,可能和关内也没这么大的价差。”
“银价确实在跌。”杨涟微微颔首,他在各个军营里和士卒们闲聊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抱怨。经过三征辽饷以及数度发帑,辽东地方确实有些过于富银了。
在杨涟思考之际,孙传庭也帮着说话:“兵部那边是大量制造,而我们的生产才恢复不久,好多匠人都是年前才从各地回来的。等多造几批,工人熟练之后,工时应该就能降下来。”他一直盯着这里,可以说是三天一小问,五天一遍巡,这里面有没有贪腐他再清楚不过了。
“嗯。”杨涟不再在造价的问题上继续纠结,而是转问道:“第一批造了多少支?”
“第一批一共钻了一百二十七根铳管。”李佥书即答道:“都用来造成火铳了。第二批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没有残次品?全都合格?”杨涟疑惑道。
“铳不比刀枪,要是有什么问题也很难一下子就发现。但我们也不是没验过,交付入库之前,每支火铳都连续射过十发。没有炸膛的。”李佥书说道。
贺世贤也说道:“至少到现在,我没有听说过有炸膛的报告。”
李佥书补充说:“每条铳的铳管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如果发百铳不到即炸膛,便会追责工匠。”
相较口径,鸟铳的铳管壁很厚,只要官府的料给足,并且保养得当,铳管不锈,那么是很难用到炸膛的。
“能提高产量吗?”杨涟又问道。
“说实话不太容易。”李佥书遗憾地摇头道:“熟练的铁匠就这么些,要挪来造鸟铳,其他武备的产量就会下降。现在我们首先要保证沈阳城里的每一个兵,至少要有一把带铁头的长枪以及一个包铁的圆盾。就算是标兵营和奇兵营也还差着两千来具铠甲。”
“嗯?我记得辽阳造出来铠甲大多都拨给沈阳、奉集和虎皮了。到现在也有近两千具了,还差着这么多吗?”
“是。”贺世贤说道:“杨经略败了之后,辽东的武备库就没剩下多少存货了。全葬在了冰天雪地里,便宜了那张老野猪皮。整个沈阳,也只有我的家丁,和左翼标营的骑兵都配齐了甲。其他营就只有部分骑兵乃至军官才有甲胄了。”
“嗯。”杨涟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