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积布克达及麾下骑兵在回报马探的指引下,快速靠近战场。还未寻到明军,先听见响箭嘶鸣。循声过去,积布克达找见了一支正在机动的友军马探。
两军会合,积布克达问道:“明军在哪儿?”
被积布克达询问的人,正是先前与明军交战的牛录额真,不过此时他的身边已不止那十余人了。正如墩兵队总所言,两军脱战后不久,周围几支规模相类的金军马探,便循着响箭的声音汇集到了一起。
该牛录额真原本准备再聚集一些人,就回去继续与明军周旋。但不久前,明军方面也发了响箭。牛录额真不知道这个响箭意味着什么,于是就谨慎地没有前进。
“那个方向。”明军的烽烟是一个双方马探都很喜欢的参照物。牛录额真心算了一下时间,补充道:“大概四里地。”
“嗯。”积布克达点头道:“你们继续分散侦查。如果找到明军就发响箭通告。”
“是。”牛录额真领命,立刻解除了马探的集合状态。将队伍分作数支,散开侦查。
————————
后金马探集合的时候,明军的马探也在集合。但因为右翼一队早早地就回去“禀告敌情”了,所以明军这边只凑到了三队马探。加上各队路上遇到的墩兵,明军这边还是勉强凑到了二百人。
三队马探互不统属,但凭着“谁发信号,谁负责”的惯例,那个斩获了一级首功的队总暂时成了总领三队马探和后撤墩兵的指挥官。
在该队总率领下,二百人以正常的配速小心地跟着马蹄印,一直尾随后撤的金军马探,直到眺望到汇集于墩台土坡之上的精锐巴牙喇。
巴牙喇的特征非常明显,最高的马,最全的甲,最足的气势。因此即使双方隔着一里多,明军也能一眼就能认出来。
“停!”队总大喝一声停下队伍,但他却没有立刻下令后撤。
积布克达位于高处,视野更好。他居高临下,一下子就看明了明军的虚实。可他也没有马上下令进攻。而是一直等到手下人马全部上到土坡,他才从弓袋里拿出战弓,仰天抛射出第一支刺箭。
“后队改前队,撤!”队总一边大喊,一边从袋子里取出一筒带引线的烟。
“杀!”积布克达弯弓射出第二支箭,然后猛夹马腹。马儿稍稍吃痛,一声长嘶,俯坡狂奔了下去!
呲!砰!
差不多同一时间,烟点燃,向上猛窜出五十余米。最后在朗朗的晴空之中,绽出一朵艳绿色的烟。
————————
奉集堡外六里处的墩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