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官李秉诚遥见到了明灭的烟火,却听不见烟爆炸的声。
“迎战。”李秉诚把紧佩刀,带着三名千总走下墩台。
不久前,第一队马探已经带着墩兵回来了。尽管马探没有与金兵发生任何接触,但墩兵们还是带来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奴贼数万,甲兵不可胜计,似倾巢而出。
对此,总兵官李秉诚是不怎么怕的。他手下的这三千骑兵里多是朝廷重新启用已罢老将柴国柱之后,从甘肃镇调来的精锐标兵。无论是士气,还是训练度,他们都不亚于旗兵。
很快,李秉诚的大部队也和己方马探们接上头了。
由于马探都只着了甲,作战全重较巴牙喇要轻得多,只要没被包围,他们想逃,巴牙喇不可能追得上的。但积布克达队伍里并不只有全甲的巴牙喇,还有所谓的短甲轻骑,他们和围拢过来的马探一道,一直追着明军马探的屁股在跑。双方互相射箭,各有死伤。见到明军骑兵主力赶来,追击明军马探的金军骑兵没有任何迟疑,直接勒马掉头,转身逃离。从发现李秉诚所部的这一刻起,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李秉诚没有率部去追,而是停住队伍,等待马探回归。
马探们见大部队到来,狂跳的心脏瞬间就缓了些节拍。领兵的队总收起弓箭,来到李秉诚的面前,喘着大气,抱拳道:“镇帅!”
“辛苦了。”李秉诚颔首。
奴贼大部来袭,似有攻城之意,必以步兵为主。如果按照第一队马探回来的时间估算,奴贼步阵离他们这儿至少还有二十里地。所以,李秉诚只问道:“奴骑有多少人?”
“大概四五百人,有三成左右是精锐的明甲家丁。”队总回答道。
虽然努尔哈赤已经袭破了抚顺、清河、开原、铁岭等四城,并且掳掠了不少汉人,但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边城,没什么像样的铁匠,所以八旗的冶铁、造甲技术并没有重大的进步。最精锐的巴牙喇穿的都是缴获的明军铠甲。因此通常也被称为‘明甲家丁’。
“好。”李秉诚瞥了一眼挂在队总马鞍边上的人头。“你留下带路。墩兵和伤员后撤回城,其他马探,分左右两翼扩大侦察,如果发现奴贼援兵,立刻燃放信号。”
“是!”马探们领命四散。
————————
没多久,折返的八旗兵顺利与大部队会合。
“积布克达大人。发现明军主力。总数过千人!”返回的八旗追兵找到积布克达,一边指引方向,一边说。
“超过千人?九千也是超过千人。”积布克达有些不悦。“到底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