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两路三线布置,实绝虏生路之策。应用兵马、器械、船只、钱粮、刍豆等项,着各衙门尽心筹备。这一条下发到户部、兵部、工部还有山东巡抚署。各衙门如果缺钱,宫里先出了,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是。”王安应道。
“允熊廷弼自行决断与内喀尔喀,”朱常洛顿了一下,补充道:“即炒诸部沟通事宜。若内喀尔喀诸部对朝廷有封赏索求,亦可与之商论。”
“传令礼部,安排林丹巴图尔使节阿穆岱进宫谒见事宜。”
“主子。哪一天?”王安问。
“.”朱常洛想了想。“本月的朝会之后吧。”
“是。”朱常洛说完,王安也就记完了。
对于这道奏疏,内阁票拟的意见是召集群臣商议后实行。但熊廷弼在疏中提到的事情,如果真放到外廷去,让各部会同科道商讨,没有十天半个月是绝对弄不出个结论的。但朱常洛决定相信熊廷弼的判断,免得让外行干扰内行,于是直接无视票拟,乾纲独断。
“刘若愚。”朱常洛转过头看向刘若愚。
“奴婢在。”刘若愚应道。
“派人去把万历四十六年以后,有关朝鲜方面的奏疏和战报全部找出来。”朱常洛吩咐道。
“是。”刘若愚放下笔,又离开了南书房。
“魏朝。”朱常洛眨了眨眼睛,将思绪从辽东的事情上拉回来。
“奴婢在。”魏朝应道。
“你把差事给了哪个衙门?”朱常洛问道。
“回主子的话。”皇帝的眼神让魏朝一凛。“既然是北镇抚司把人给放跑了,出了缺漏,那自然应该责成北镇抚司把这个缺漏给补上。”
“嗯。”朱常洛微笑着点了点头。“明天这时候,去把汤若望放出来,你亲自去。”
“是。”魏朝神色一松,脸上露出了解出难题的欣然之色。
“.”王安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
内阁的气氛有些微妙。
早晨,通政使司送来了第一批奏疏,和这批奏疏一起被放到方从哲桌面上的,还有那封由杨涟起草,但被熊廷弼的署名给喧宾夺主了的陈事疏。
方从哲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叶向高已经附上了自己的票拟意见。
叶向高很清楚,在这件事上首先要站得正,然后再谈其他。如果站不正,被人给拿了把柄,安个导贼乱辽的罪名,那真是全家都要跟着倒血霉。
因此,他给的票拟意见是:将大西洋国援辽炮兵召回京师,着法司严审严问依律论处,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