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不通国朝典制’本身就是避重就轻了。皇上会让司礼太监亲自放你出来,就不会同意你的辞请。”
“真的?”汤若望的眼眉间似乎又有了笑意。
“我至少有八成的把握。但还没完。”叶向高说道:“你若想真正地保住自己,那就还得上一道奏疏。”
“请大人赐教。”汤若望连忙道。
叶向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汤小友,你听过万历四十四年的南京教案吗?”
“听过。”汤若望点点头。这个事情在耶稣会内部的影响极大,万历四十六年,他们随金尼阁抵达亚洲,在印度地区落脚时就听说了这个事情。“最后结果是先帝下令驱逐在华教在教众。”
“我现在就明确的告诉你,这个案子的性质比南京教案要严重得多。”叶向高说道:“据我的了解,南京教案的时候,就只有留都的巡捕动了,连南京的锦衣卫都没动。可现在,事情刚发生,北镇抚司就介入了。这个事情在内牵连扯阁员、部堂,在外涉及辽镇兵事。说近点,都察院那边正在勘验经略行辕送来的证物。说远点,前去辽东复勘的风宪官现在也已经离开了北京。这个案子最后的判词绝不是‘遣返本国’那么简单。你想要保住自己,就只能把自己给摘出去。”
“摘出去?”
“对。”叶向高说道:“既然你和这个门多萨之间没有书信往来,推举的事情也没有书面记录,和他也不是同乡,那么你在皇上那里你就是清白的。等都察院的报告出来,你立刻上一道奏疏,将此事描述成这个门多萨的个人行为,而你对此则毫不知情。”“我确实毫不知情啊。”汤若望转忧为喜,脸上显见地多了几分笑意。可他下一刻就笑不出来了。
“之后,无论牵扯到谁,你都不要为他说话。”叶向高转头看向孙元化。“哪怕是徐子先。”
————————
次日清晨,宫城四门和宫内各主要路口的大门按时打开。又在司礼监本部衙门过了一夜的王安,掐着时辰顺着常走的路,径直来到乾清宫南书房。
王安进殿的时候,在紫禁城中值夜的刘若愚早已经到了。他来王安面前,跪拜道:“见过老祖宗。”
王安摆手示意刘若愚从地上起来,并任由当值的宦官为他取下披风。“景仁宫的情况怎么样了?”他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写着司礼监简报的叶折。
“太医也还是那么说。”刘若愚跟上来说道。
“没问题吧?”王安的表情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总归是用过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