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通淋:竹叶淡渗利水,导热下行,有利尿通淋之效,可使湿热从便而去。对于湿热蕴结膀胱所致的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木通、滑石、生甘草梢等配伍,如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有效改善便不利之症,减轻患者痛苦;对于血淋涩痛,可与蓟、蒲黄、藕节等止血通淋药同用,既能清热通淋,又能凉血止血,使血尿症状得以缓解,恢复膀胱正常气化功能。
六、用法及注意事项
1. 用法:竹叶可煎服,一般用量为 6 - 15 克,鲜品用量可加倍,以充分发挥其药效。也可制成竹叶茶饮用,将竹叶洗净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方便易行,尤其适合于日常保健,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效。此外,竹叶还可外用,如煎水外洗,用于治疗皮肤疮疡、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能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缓解皮肤不适症状。
2. 注意事项:竹叶性寒,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以免寒邪伤中,加重脾胃虚寒之症,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加重。孕妇及体弱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对自身及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竹叶治病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配伍其他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避免因滥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
七、复方举例
1.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 用途:用于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方中竹叶与石膏清热泻火除烦,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半夏降逆止呕,甘草、粳米和中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使余热得清,气阴得复,胃气得和,诸症自除。
2. 银翘散(《温病条辨》)
- 组成:连翘一钱,银花一钱,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芦根一钱。
-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 用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