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形状多样,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通常为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两面被毛;茎生叶互生,较,无柄,基部抱茎,叶片羽状浅裂或半裂,裂片边缘同样具刺。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呈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钟状,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苞片较短,内层苞片较长,先端具刺尖;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花冠裂片 5 枚,先端尖。瘦果长椭圆形,稍扁,表面具纵纹,顶端截形,具白色冠毛,呈羽毛状,易脱落。
二、功效与作用
1. 凉血止血:大蓟性凉,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症。其凉血止血作用较强,对于血热出血且出血量较大者,尤为适宜。
2. 散瘀解毒消痈:大蓟不仅能止血,还能消散瘀血,且具有解毒消痈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痈肿,如痈疖疮疡、肺痈、肠痈等。其能促使痈肿消散,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三、用法及注意事项
(一)用法
1. 内服:大蓟可煎汤服用,一般用量为 9 - 15 克,鲜品可用 30 - 60 克。也可入丸、散剂。在一些复方中,常根据病情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治疗咯血、吐血,可与蓟、侧柏叶、白茅根等配伍;治疗尿血,可与蒲黄、滑石、木通等配伍;治疗热毒痈肿,可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配伍。
2. 外用:将鲜大蓟捣烂外敷,可用于治疗痈疖疮疡、外伤出血等。其外用能直接作用于局部,起到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
(二)注意事项
1. 大蓟性寒凉,虚寒出血及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虚寒出血者使用大蓟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2. 大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慎用。以免其活血之性影响胎儿,导致胎动不安甚至堕胎等不良后果。
3. 在使用大蓟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过量使用大蓟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以及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四、十个用方治病举例
1. 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