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蕊 6-10 枚;雌花单生,子房狭长,顶端有 2 叉状花柱。果实为翅果,扁平,长椭圆形,先端有凹缺,成熟时呈棕褐色。杜仲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生长在海拔 300-2500 米的山地林郑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三、杜仲的药用部分
杜仲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干燥树皮。在每年的 4-6 月,选择生长 15-20 年以上的杜仲树,用锯子在树干基部锯一环状切口,再向上每隔 80 厘米左右锯一环状切口,然后在两环状切口之间纵割一刀,用刀将树皮剥下。剥下的树皮要趁鲜刮去粗皮,洗净,晒干或烘干。炮制后的杜仲树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不一,厚 3-7 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 1 厘米以上才断。气微,味稍苦。
四、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出现腰膝酸软、筋骨痿软等症状。杜仲入肝肾经,能够滋补肝肾,增强肝肾的功能,从而达到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杜仲还具有安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杜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杜仲胶、杜仲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白桦脂醇、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肿瘤等。
(一)降血压作用
杜仲的降血压作用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研究表明,杜仲中的多种成分,如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等,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2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此外,杜仲还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发挥降血压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杜仲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
(二)降血脂作用
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杜仲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其降血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