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节奏不吻合的企业,往往就是行业内的变数。
对于日立半导体来说,显然是不想看到有那么多的变数出现。
“按照你这个说法,它们就算是今年顺利的采购了1.8微米制程的芯片设备,也没有那么进入到量产状态。”
“就算是激进一点估计,那也要去到1990年左右才能量产,要是不顺利的话,甚至去到1991年或者1992年都是有可能吧?”
小池太郎结合自己的经验,快速的给出了判断意见。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领导的判断自然是没有毛病,佐野三木直接当了应声虫。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等到几年之后,行业内的芯片制程肯定已经是1微米,甚至是0.8微米等更加先进的水平,甚至开始进入到纳米时代。”
“岭南半导体的新生产线,投产开始就落后于行业,对我们的威胁应该是很有限的吧?”
“现在他们急急忙忙的投资那么大的资金去采购新设备,肯定也会耽误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看着就行,不需要跟尼康那边打招呼,让他们做什么特别的手脚。”
小池太郎知道佐野三木今天过来跟自己汇报这个事情的目的。
不等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就把自己的意见给了出来。
对此,佐野三木自然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
只是,并不是每个半导体企业的看法都是跟日立半导体那样子。
像是台积电,此时的危机感就非常的强。
……
“张总,岭南半导体那边突然很激进的跟各个设备厂家接触,要直接引进当下主流的晶圆和芯片加工设备。”
“我感觉对方这一次是冲着我们来的。”
曾凡尘自从知道岭南半导体也要搞芯片代工业务开始,就高度重视大陆地区的这家半导体企业。
虽然他心中有很多疑惑,觉得岭南半导体应该没有办法那么快就搞出属于自己的半导体工厂出来。
但是考虑到岭南半导体母公司宝马科技这几年的光辉业绩,他还是比较担心的。
“我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岭南半导体现在正在修建的工厂,引进的是美利坚那边的二手4英寸晶圆设备和3微米制程的芯片加工设备吧?”
“现在工厂都没有投产,就那么迫不及待的想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这个玩法确实是让人很困惑。”
“不过按照正常的发展节奏,它们就算是采购了这些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办法那么快把产品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