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要转卖的。”
“人家能够生产什么汽车不重要,重要的事它要有生产轿车的资质。”
李书富自然也是不希望自己的汽车厂变为没有资质的工厂,那样子肯定是没有办法发展壮大的。
趁着国内的汽车厂数量还比较多,国内还没有民营汽车厂的情况下,赶紧买一个壳子回来,就显得很重要。
再过几年,想要这样子做的代价就比较高了。
“我已经在努力了,不过那些厂看到了宝马汽车集团的表现之后,有些地方的想法又开始变化。”
“觉得宝马汽车集团能够做到的事情,它们就算是做的不好,也值得继续尝试一下。”
“所以收购的价格和条件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李大贵有点郁闷的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国内具备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其实一点都不少。
当然了,大部分都是具备商用车的生产资质,能够生产轿车的不是很多。
“不一定要限定省里面的企业,外地的也可以。”
“只要有资质就行。”
“这个事情不能拖了。”
“然后我们的新产品,最好就是今年能正式的上市。”
“哪怕是小规模的上市也行。”
李书富很强烈的感受到了汽车行业的风口似乎来了。
国内的经济这几年发展的很快,风向也已经比较明确。
如果让江辉去评价的话,岭南省等地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后世1995年左右的水平。
本身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的经济增量就是来自于东南沿海的几个省份。
岭南省异军突起的增加那么多,影响自然就大了。
特别是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在岭南省的崛起,让个人购车消费需求也是增加了不少。
李书富所在的区域,情况也是比较类似的。
这也算是江辉带来的一些潜在影响。
所以李书富是很希望吉利汽车厂的局面可以尽快的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后续的一些事情就会更加好推进。
反正国内的汽车产业在宝马汽车集团的带动下,已经快速的发展起来。
只要是肯钱,各种零件都能从外面买到。
无形之中,这也算是降低了许多民营汽车厂进入的门槛。
要不然的话,吉利、比亚迪等各个民营企业企业出现的时间,还得再等很多年。
“行,那我争取过完年就把这个事情给敲定下来。”
李书富都这么说了,李大贵自然也就不纠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