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乐属
西府诸军退回后,江东格局被重新规划。
收益最大的无疑是桓氏,桓玄升任江州刺史,但实际上半个荆州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此外南雍州、南豫州都是桓氏故旧。
庾楷和王恭兵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投奔桓玄,足见桓家在晋室的影响力。
士族们嘴上不说,身体却非常诚实。
如果连庾楷和王恭这种顶级士族,都想着投奔桓氏,更不用说长江上游大大小小的势力,桓家的势力空前高涨。
三路兵马退回后,殷仲堪和杨佺期立即推举桓玄为盟主,共抗朝廷。
朝廷也略作调整,以司马休之为龙骧将军、襄城太守,以司马尚之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镇守历阳,试图将南豫州作为抵抗桓氏的前沿之地。
“西府诸军,桓玄野心最大,世子当早图之!”琅琊王府西录,庐江太守张法顺一力劝谏。
而坐在上首的不过是一个十四岁上下的少年。
年纪轻轻,却眉头深锁,眼神阴鸷,全无少年人的英朗之气。
整个琅琊王府现在做主的正是这个少年,司马元显。
而琅琊王司马道子自从解除危机后,便整日醉生梦死,不理政务,将军国大事一股脑甩给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居住的西府被称“西录”,每天拜访的人众多,门庭若市,与王珣、谢琰、王恺、桓放之、温详等士族日见亲密。
如今,西府诸军退兵,但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
桓家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南雍州不是还有杨佺期么?此人可为桓玄之敌乎?”司马元显一句话就抓出了问题的关键。
上一次对付北府军,也是他一眼看出王恭和刘牢之之间的矛盾。
张法顺道:“杨佺期刚愎自用,非桓玄之敌,不如令刘牢之杀桓谦,令北府西府决裂,世子可坐收渔利!”
桓谦乃桓冲之子,官拜辅国将军、吴国内史,暗地里却是桓玄在建康的耳目。
如今桓玄势力还不强,内有杨佺期,外有刘牢之,两面夹击,桓玄一定不是对手。
此策还可借机削弱刘牢之,测试其忠诚度。
西府军也是精锐,与北府军厮杀,两败俱伤,建康的所有威胁消除,可谓一箭双雕。
刘牢之一介寒门,登上北府都督的高位,早就惹不少人眼红。
不过司马元显却犹豫不决,张法顺的策略固然好,但问题在于朝廷更虚弱。
此前司马恢之和司马尚之都大败于桓玄、杨佺期之手,朝廷水军全军覆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