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路程还没到南京,成圣归来的王阳明三两下就解决了。
这可把正德皇帝给气坏了,忍不住又下旨让王阳明把宁王放了,要再给宁王一次造反的机会。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藩王造反在大明朝是一个多么大的冷笑话。
以至于皇帝都可以不在乎再给造反之王一个重新造反的机会,想自己去玩一出御驾亲征的娱乐大戏。
由此可见,经过了多年的制度建设,大明朝的皇子亲王和地方藩王已经成为王朝摆件,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造反能力。
所以现在不管是朱载坖本人,还是打算支持朱载坖为储的清流们,他们都不会傻到合谋一处,去造嘉靖皇帝的反。
清流们只需站在大义和礼教的道德高地上,不停的去争,不停的去说,就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忠贞,干嘛要干那种杀头的买卖?
况且帝王自古无情,根本就不会念什么从龙之功,说翻脸就翻脸。所以这些支持朱载坖的清流们,他们支持也并不是朱载坖本人,而是在支持朱载坖身份现在所代表的大义。
如果哪天嘉靖皇帝铁树开,让中宫皇后有了喜,诞下了嫡子。
那么朱载坖也会被瞬间弃之如敝履的丢在一边,转而去支持嫡子为储。而这才是他们一直强调的重点,一直要维护的体统所在。
所以有明朝一朝,即便是国本之争闹的最凶的成化朝和万历朝,也没有发生过因为要立谁为太子的问题而杀过官员的事件。
因为这些官员们从头到尾支持都不是皇子本人,而是皇子身份所表达的大义所在和体统所在。
带着朱载坖的新建议和新点子,黄锦开心的走了。
朱载坖也送着他到了前庭的院子,看着又是一年腊月寒梅的天气,朱载坖又想起了去年冬日里遇到的那位不卑不亢的海刚峰。
“你还记得那个海瑞吗?”
朱载坖问着身后站着的孟冲。
孟冲回道:“奴婢当然记得,王爷对他青睐有加,还让高先生帮他辅导文章,助他成为了二甲进士。”
朱载坖感慨一声道:“是啊,也不知道这个冬天他过的怎么样?有空的话你就去看看他,给他送点过年的年货和御寒的木炭煤炭,还是按照之前的老规矩,该算多少银子就算多少银子。”
孟冲应道:“是,奴婢这就去准备。”
接着朱载坖又在前庭的院子等了一会儿,没有着急回去。
因为今天还有一个“大人物”要来,朱载坖也得表现一下尊重。
昨个的时候,宫中传来谕旨,命翰林院编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