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或者说先看看古文明极致水平下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他们会热衷于看到中国古代的饮食服饰,壮观的古代都市,对他们来说神秘的古人生活方式……
除了这些,老外还会喜欢中国壮丽的山水,以及令人热血沸腾的东方古代战争场面。
这些需求是非常明确的。
那么老外不喜欢什么呢?或者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文化壁垒导致的价值观差异,一大堆认不清的东方面孔和难记的东方角色名字。
《卧虎藏龙》的成功,让很多导演妄图输出东方的价值观,也就是不仅要赚钱,还要输出文化内核,站着把钱给赚了。
这点在《英雄》上体现的就非常明显,张谋导演试图用中式的“家国天下”概念,去感染欧美观众。
让观众认识到秦王的伟大,和无名放下仇恨的勇气,堪称“英雄。”
但结果就是欧美观众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在乎电影中那些绚丽的画面。
巨大的文化壁垒,导致人家根本听不懂,就算听懂也不会认同。
《英雄》的成功,是建立在视觉上的。
如果没有张谋导演在视觉上的独门绝学,《英雄》必然是惨败的。
林源当初坚持要修改《英雄》剧本,砍掉的也正是无名为了“天下”的理念,而放弃刺秦的这一段剧情。
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有可能理解的情怀。
而事实上电影真的上映时,不要说老外了,很多国人都不买单。
因此在林源看来,中国背景的电影想要在国际上成功,先要放弃在价值观上教化洋人的想法。
巨大的文化壁垒,不是靠一部电影就能跨越的。
直到2024年,中国想要输出中式价值观,都根本做不到,更何况现在是2003年呢?
只有你的经济完全碾压对方,让对方产生崇拜心理,发自内心的想要了解和学习你的文化内核时,才有可能输出这些中式的价值观念。
此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每一个试图这么做的国内导演,都将撞的头破血流,被市场教做人。
专注于展示老外喜欢的那些元素,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解决了价值观输出后,还有第二个难点,也就是一大堆认不清的东方面孔和难记的东方角色名字。
在很多国内观众接受外国影视小说等文化作品时,会觉得一大堆老外名字好难记,根本记不住谁是谁。
也会感到脸盲症发作了,除了长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