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问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多钱买个破石头?
胡商的回答是:“我的故乡在大食国,这颗‘水珠’就是我故乡的宝物,不知为何流落于此。大食国王曾经公开宣布,找到这颗宝珠的人,就能封为丞相,所以我能买下这颗宝珠,其实是赚大了。”
大家又问他:“这颗破石头到底有什么用?让大食国王愿意拿丞相的位置来换?”
大食商人笑着说道:“传说中大食军队在沙漠行军时水喝完了,都快要渴死了。国王在地上挖了一个二尺深的坑过,把宝珠埋了进去。不一会儿就有泉水涌出,足够几千人引用。”
大家听了表示不信,怎么可能有这么离谱的事?
于是胡商当即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坑。
当他把宝珠埋进土坑时,立刻水如泉涌,坑中流出了清澈甘甜的泉水。
大家这才知道这颗宝珠的神奇,当他们再找那位胡商之时,发现他早已不知所踪。
《水珠》这个故事,只是“胡商识宝”系列故事中的一个。
这一系列的故事,都是套用同一套模板来讲述的。
在这套模板中,胡人和唐人做交易时,并没有因为唐朝人不识货而趁机压价,以极低的价格骗走宝贝。
而是以相当合理的高价把宝物买走,这反映出了胡商诚实互利的商业道德。
这样一系列的故事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被普遍认可,就说明了一件事:
在唐朝大众的眼中,胡商确实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模样,而是诚信经营的形象。
因此,刘语菲才会说:听说胡人擅识宝,做珠宝生意可有诚信了,卖的首饰物美价廉。
而林源也点头表示赞同。
这也是之前50文的刺绣香囊,仅仅只能砍价到45文的原因。
刘语菲从胡商的珠宝摊中,又挑选了几件饰品,每一件她同样买了两份,一共也就了400文不到。
转了一圈下来,刘语菲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还不到500文钱。
她笑着和林源说道:“想要的东西,都已经买齐了。我们去吃饭吧。”
“好,我们这就去‘醉霄楼’,希望今天上元夜不会满客,那样就要排队了。”林源说道。
刘语菲一把拉住他:“去‘醉霄楼’太贵了,我觉得这家店就挺好的!”
她指着不远处,街边的一家胡人酒肆。
除了香药和珠宝,胡商在长安经营最多的就是餐饮业了。
李白在《少年行二首》道:“落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还在《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