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老师和学生
这年头的出版成本很低。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监管不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的推动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环保不够,就可以乱砍乱伐,可以放开量的生产纸张了。
物料成本低,就意味着纸张价格低。
除了高端印刷的铜版纸,国内技术落后需要从国外进口。
其中品类的印刷纸,国内都可以自主生产。
这就给造纸,以及下游的印刷出版产业创造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就比如作协这120万元的订单。
物料成本是40万元。
其中,纸张成本是30万元,油墨成本是10万元。
这是绕不开的硬成本。
至于成本核算里的其他几个成本项,都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
周浩然要大幅度的降价,主要就是要对其他几个成本项动手。
“好了,这些模式上的大道理都不讲,就事论事只说这一单。根据我的计划,以60万元的价格来接单,并不会造成印刷厂的亏损。”
“不亏损?”
李长兴不明白。
周浩然就起身,拿起笔去了办公室的白板前,刷刷几笔,把成本项都列了出来。
物料成本,40万元。
薪资成本,12万元。
水电维护仓储等成本,3万元。
设备折旧成本,5万元。
金融成本,5万元。
李长兴指出,在印刷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失误,导致错印,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不可控项,还要再增加5万元的风险成本。
周浩然也写下来。
一共是70万元。
周浩然先把“金融成本”给打了一个叉,“金融成本可以先砍掉,我们为什么要去贷款?高额利息的短期债,把属于我们的利润都给吃掉了!”
姜雄给出了他的解释,“金融成本是绕不开的一关,我们账上的确有一些钱,只看这一单,的确不需要贷款。可如果我们真的给市场价打五折,别人要120万,我们只要60万。那全市的书商都一定会找上门!我敢保证!”
周浩然笑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姜雄道:“我们账上的资金,不足以覆盖所有的订单,短期借债是绕不开的环节。”
周浩然摇摇头,“所以要改商业模式。”
“啊?”
姜雄和李长兴都有些晕头。
这年头,“商业模式”还是个前卫概念,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