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昔日故交
有些事情赵孝骞看得很清楚,不是因为活了两辈子,而是他如今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和宽度。
朝廷突然将苏轼召回汴京的目的,不是让他招摇过市到处参加各种宴会的,得瑟不死他。
赵孝骞可以肯定的是,苏轼从惠州归京,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偏远的贬谪。
真实历史上的苏轼,便是从惠州继续贬谪,贬到海南岛儋州住海景房去了。
大宋时期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要人命的。
别忘了,苏轼当初所站的阵营是旧党,而如今是新党当政,尤其是章惇那小心眼儿,还不得把旧党往死里弄。
苏轼作为旧党官员,又在文坛拥有领袖般的地位,刚回到汴京便如此高调地参加宴会,委实不妥。
这也是赵孝骞不愿参加最近各种宴会的原因。
虽然与章惇私下达成了和解,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孝骞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平衡了,赵孝骞不想打破它。
他与苏轼的性格不同,苏轼更适合当一个典型的文人,才华横溢,率性洒脱,自由散漫,喝咸豆腐脑。
这种人的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对朝堂官场潜伏的凶险不以为意。
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便受了教训,他涉及的罪名是“讥讽朝政”,“谤君”。
总结起来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
如今的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多年,人已学乖了不少,可他这次回到汴京,还是低估了朝堂的凶险程度。
真以为参加几次宴会,文人之间聚一下会没事?
错了,如今是新党旧党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而作为新党一员的宰相章惇又戾气甚重,苏轼曾经是旧党,本身就已是罪。
赵孝骞敢肯定,此时的汴京城内,不知有多少新党官员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苏轼,看着他在各种宴会上写诗作词,各种得瑟。
赵孝骞没想到的是,蔡攸他爹蔡京也想办个宴会。
这货真是……
你附庸风雅都不看看时机场合的吗?
当然,蔡京为苏轼办宴会的目的,赵孝骞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借着苏轼的名头,邀请一些名士文人,在这个崇尚文章诗词的年代,也算是在仕林中为自己打下一点人脉基础。
作为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蔡京的心思就如同网红博流量一样,请个大明星来自己的直播间互动一下,方便自己涨粉,以及以后的……直播带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