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连袁隗的潜台词都听不懂。
若不是幕僚私下里暗自提醒,他甚至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所以虽然才共事一天,但何进便决定日后独自在大将军府办公。
如此一来他便可以集思广益,不用再独自面对袁隗。
只是想归这么想,今日的政事还是要处理的。
然而当何进打开魏哲呈交尚书台的详细奏疏后,顿时忍不住皱起眉头。
“请立安东都护府,羁縻辽东十四国?”
看着这个陌生的名字,何进一时有些犹豫不决。
相比之下袁隗则一眼看出了魏哲的意思,忍不住微微颔首。
话说魏哲在攻下丸山城后,由于消息不畅他并不知道天子刘宏已经驾崩的消息,于是急着报捷他并没有急着撤军,而是在国内城中便写好了奏疏。
关于高句丽的战后安排,魏哲其实已经思虑良久。
高男武和高句丽权贵高层虽然这回被他一扫而空了,但并不代表高句丽就此灭亡,魏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高句丽到底还是存在了两百多年,基本的国家共识还是有的。
若是朝堂直接在高句丽设立郡县,或者设立属国,那么过不了几年估计就会有人造反了。
利益受损的,野心勃勃的,甚至单纯心怀故国都有可能。
如此一来,高句丽说不准就会成为辽东的泥潭,将魏哲牵制其中。
所以魏哲在思量了后世历朝历代的辽东政策之后,最终决定根据当前辽东的局势,建议朝堂依西域都护府之例,请设安东都护府,管辖辽东诸国。
要知道如今的高句丽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各路高句丽义军为了能博一个国主之位,对魏哲可以说是无底线的跪舔。
魏哲能在丸山城下坚持如此之久,也多亏了这些人在地方的搜刮。
所以在大战结束后,魏哲与戏志才经过一番筛选最终挑中了十二个跪舔最为卖力,也有一定实力压制住下面的幸运儿。
于是本来地域千里的高句丽国彻底消失不见,只剩下矗立在高句丽遗体上的东牟山国、完山国、首若国、河西国、熊川国、高台国、鸡西国、东震国、黑水国。
对了,东沃沮的三路起义军都想自号沃沮国。
但魏哲觉得很不好。
若是多了一个沃沮国,说不定日后南沃沮与北沃沮会渐渐统一了。
魏哲思量再三,便以公平的名义否定了此名,转而分东沃沮地为三,各称滨海国、鹫岩国、临溟国。
如此,高句丽国灭,安东十二国立。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