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这里想办法了。
幸好蔡邕没有辜负元骏的信任。
在得知他奉魏哲之命准备救下这批典籍之后,蔡邕只是略作沉吟便答应了。
毕竟从董卓入朝之后的种种举动来看,他着实不像是爱惜典籍的人。
如此一来,一旦正式迁都这批典籍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蔡邕可不敢奢想出身凉州的董卓会对这些先贤典籍有多爱护。
若是以前他或许还想规劝董卓成为治世贤臣,但现在却完全死心了。
废立天子还能勉强解释,但迁都一事确非人臣之举。
可以说董卓的种种行为,已经将汉室威严踩到了泥泞之中了。
于是在蔡邕的配合下,元骏等人趁着迁都之前满城混乱的机会悄然行事。
他倒不是将藏书都运出城外,而是选择就地埋藏起来。
由于时间仓促他们也只能草草以木箱收敛,等待着日后再来挖取。
也幸亏元骏下手及时,因为迁都之时公卿各家所藏的缣帛图书不是无奈舍弃,便是一路走一路丢,能安然运到长安的十不存一。
说到这里,只见蔡邕心有余悸道:“幸而我等在掩藏了东观藏书之后,亦将辟雍、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也处理了七七八八,否则圣道大殇矣!”
对了,蔡邕家中的四千余卷藏书也就地掩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满朝公卿都迁去长安时蔡邕才会找借口留了下来。
今早董卓率兵魏哲决战时,蔡邕、元俊等人不知结果这才回到老宅躲了起来。
而在听完了前因后果之后,魏哲顿时感慨连连。
“子良,你当真是给我好大一个惊喜呀!”
他救的岂只是些许典籍藏书,那是华夏的文脉传承呀!
最关键的是元骏同时也将两汉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藏了起来。
有了这些律令图书档案在手,魏哲对当今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走到元骏面前亲自为他斟酒。
“来,子良,满饮此杯!”
看着魏哲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元俊心中顿时感动莫名。
如此礼遇,实古之明主也!
念及此处,元骏当即恭谨的将杯盏之中的黍酒一饮而尽。而看到这一幕,一旁的戏志才、氏仪等人亦是忍不住面露羡慕之色。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们也知道这回元俊确实立下大功了。
甚至仅凭他今日之举,日后青史之上还不知要怎么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