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凿无疑,故此求为书园抄书吏、属员的士子、文人络绎不绝,乃至于君侯府外今日竟然出现堵车的情况。据闻涿郡、渔阳郡等地亦有豪门正加急赶来。郑公、邴师据闻已经在书院之中整理藏书了,故此这几日才没有在郡学现身。”
见他这么一说,弓嘉这才恍然大悟。
紧接着他也开始愁眉紧锁起来:“那咱们怎么办?”
卫明闻言却摇了摇头:“不知,据传君侯欲从郡学士子之中择优录用至书院之中,随诸师长整理藏书……但不知此事真假。”
说实在的,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卫明就算少活十年也愿意拜入书院之中。
毕竟那可是浩如山海一般的洛阳藏书,这种教学条件恐怕连太学都没有吧?
至少太学生没有这种机会,只有部分大儒、公卿才能一览东观等宫中藏书。
毫不客气的说,倘若真有人能将这些藏书看一遍,不是大才也是大才了。
原因无他,见多识广尔!
要知道魏哲带回来的这批洛阳藏书中可不止有圣人经典,还有数不尽的诸多奏章、舆图、户簿、以及地方奏报。
如此种种,简直就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具象化。
不过弓嘉圣人典籍没学多少,但各种歪门邪道倒是精通。
在苦思片刻之后,他立刻便写了一封家书回去。
没别的,就是爆点金币,好让他能混进书院。
然而这次弓嘉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
实际上魏哲从洛阳带回一批藏书的消息传开后,幽州各地便一直翘首以待。
元骏自然不消多说,如今都被幽州士林吹捧成如“伏生”一般的人物了。
所谓伏生者,秦博士也。
据传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颁布禁书令,收缴民间藏书,当时伏生为了保护《尚书》将其藏在房屋的夹墙中,并在汉初将其取出,使得这部经典得以避免战火之灾,从而流传下来。
虽然当下除了洛阳之下,天下各地的圣人典籍无数,元俊未必能比得上伏生。
但谁让他这次救下的藏书数量巨大呢,其中甚至多为孤本、古籍、秘藏。
在这种情况下,元骏所受赞誉可想而知有多高。
可以说就算是元骏现在暴毙了,带方元氏也能凭借他的遗泽跻身士族。
元骏尚且如此,魏哲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当魏哲关于书院的构想传出之后,别说幽州了,连冀州士族都心动了。
财货、粮食那是一车车的往辽东运,甚至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