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交了“择校费”,才能成为卢植的记名弟子。
不过家境贫寒却天赋聪颖的学子就不用了。
他们求学不仅不需要交学费,只需要提两条咸肉就能拜师,而且还能免食宿。
在这种情况下,官学能干得过私学才是见鬼了。
官学这边连郡学、县校都不能全面推广,私学就已经有“书馆”“乡塾”“精庐”这种成体系的教育模式了。
长此以往,也就难怪“学在民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私学的某些优越性也未尝不能被官学借鉴。
尤其是现在他钱粮正紧张的时候,正好可以来一波民间集资。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笑呵呵道:“钱粮之事好办!”
国渊闻言不明所以,不过很快他便明白魏哲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了。
……
次日,辽东郡学。
一身华服的弓嘉依旧没个正经,天色几近傍晚才从外面回来。
看他这个发虚的模样就知道,这厮准没干好事儿。
不过正当他拉着卫明准备分享昨晚夜探寡妇门的体验时,却见他竟然在发呆。
见此情形,弓嘉那叫一个诧异。
“你这个书呆子竟然也会发呆?”
“别吵!”卫明闻言却懒得理他,依旧凝神思索着。
只是念及同乡之谊,他终究还是提点了弓嘉一把。
只见卫明一脸认真道:“郡学中的诸位先生可能要离开了。”
此言一出,弓嘉第一时间想得竟然是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毕竟辽东郡学没有诸多大儒坐镇,其父必然不会再任由他再继续逗留在外。
然而还没有悲伤片刻,弓嘉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为何忽然如此?不是前几日还说元御史于危难之际,拯救先贤典籍于烈火之中么?我记得当时郑公闻言都喜极而泣了。”
纵然弓嘉不学无术,但他也能看得出诸位先生对这批洛阳藏书的重视。
在他想来,只要这批洛阳藏书在辽东一日,这些大儒就绝不会离开。
不过听完弓嘉的疑惑,卫明却一脸无奈道:“不错,诸位先生确实不会离开辽东,但……未必不会离开郡学呀!”
说罢在弓嘉诧异的眼神中,卫明这才轻叹道:“据传君侯欲建一书院以安置洛阳藏书,以蔡公为守藏室吏,现在你明白了吗?”
“明白什么?”弓嘉的眼神依旧是那么单纯质朴。
卫明:“……”
见此情形,无力生气的卫明当即轻叹一声,只能直白的解释道:“书院藏书之事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