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兵民比例就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后世的历朝历代,可能都没有超过文景时期的标准。
所以军队、屯田、赋税其实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魏哲想要整顿治下兵马队伍,自然也必须将之纳入这个体系。
而见他这么一说,戏志才终于明白他的烦恼所在。
于是在思量片刻之后只见戏志才眉头微皱道:“郡兵多由本郡戍卒充任,每年一换,然法度废弛,几为恶政。而今流民遍地,户薄已然无用,明公莫不如令各地郡兵就地屯田,免其赋调,或可解忧。”
说到这里,只见戏志才眉头舒展而笑道:“军屯一营千人,一县一营即可。”
有了千名屯田军当做根基,魏哲所任命的县令也就有了权威了。
权威建立在暴力之上,这才是政府的本质。
如此,大郡万人,小郡数千,有屯田军充作二线军队镇压地方,魏哲便可以放心的抽调精锐放在前线征战了。
魏哲听罢心中本来已经有了决断,但还是开口道:“田亩何来?”
闻听此言,戏志才当即哈哈一笑道:“明公莫不是在考验我?”
说罢不等魏哲开口他便洒脱道:“每县诛一豪强,足矣!”
戏志才甚至都没说用什么罪名,因为到时候自然会有罪名当做动手的借口。
在这方面,大汉的地方豪强惊人的相似。
至于最后是死是活,很多时候其实要看豪强的名声好坏,以及是否识趣。
太过桀骜的地方豪强,基本上都活不过三代。
听到这里,魏哲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随即他当即任命崔琰、贡鸿等人为幕府督军御史,巡视各地郡县。
一时间,幽州、瀛洲、辽州三地顿时躁动起来。
不是没有豪强试图反抗,但大多都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很多时候都不用魏哲过问,各州刺史、太守便已经自行平定了。
至于一直跟随魏哲南征北战的万余辽东步骑与靖难义从,则被魏哲纳入幕府。
毕竟他乃是左将军,幕府之中亦有部曲编制。
于是魏哲索性将这两万名一线兵马划为幕府护卫,统称府卫。
如此一来,从法理上来说幽、辽、瀛三州最强的军队其实是他的私兵部曲。
并且为了进一步笼络军心,提高部曲的忠诚程度,魏哲特意在他们于军屯体系中的口分田之外,另行授予勋田十亩。
口分田他们只有使用权,死后收回,但勋田却可以世代继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