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魏哲所赏赐的勋田一概免除田赋、劳役、户税。
府卫日后若是立有战功,亦可积功换取勋田。
说白了就是对府卫实施“以田代俸”的模式。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责任。
除铠甲、马匹外,府卫需自备弓、刀等轻型武器。
天长日久,随着府兵不断厮杀立功,获得勋田也就会越多。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有更多精力操练杀人技艺,置办装备,培养子嗣。
一旦这种专事征战的风俗形成,那么魏哲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六郡良家子。
这批高质量的军功地主,府兵阶级,将成为魏哲一脉最坚实的铁杆支持者。
相比于他们付出的,魏哲所给予的反而不算什么了。
看似这一波赏赐下来魏哲就送去二十万亩田,可实际也不过两千顷地而已。
光武帝时期,渔阳太守张堪便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多顷,使得渔阳殷实。
当时曾有童谣歌曰:
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始终不敢进犯边塞。
曹魏打败袁绍之后其实亦曾在冀州屯田,并且规模达“年入五百万斛”。
即便按亩产三斛的标准来计算,冀州屯田的规模也高达将近两万顷。
也就是说冀州之粮本可养活更多的人,只是两汉四百年之中,大部分时候这些粮食都藏在地方豪强的粮仓里罢了,便是烂了也没有黔首的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