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
非如此囊括四海之胸怀,不足矣行匡扶天下之伟业!
不过魏哲说出这番话可不只是让他们佩服的,而是另有打算。
只见魏哲面色肃然的下令道:“即日起,幕府之下增设悬镜司,以师友从事田丰为司正,监察不法,时时奏闻,诸位切勿懈怠。”
此言一出,堂中又是一片死寂。
毕竟众人谁也不是傻子,一听这悬镜司的职能就明白这是个什么衙门了。
虽然换了一个名字,但田丰这司正干得不就是御史中丞的活吗?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不由得暗自警醒。
本来由于朝堂混乱导致各地御史缺席的空白,此刻终于被填补上了。
其实这也是魏哲设立此职司的目的。
朝堂派到地方的御史可以没有,但是随着幕府治下地域越来越广、百姓越越来越多,一定的监察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这根绳子可以很松,但不能没有。
要知道权利从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当权利在你手中时不及时抓住,那么权利就会转移到别人手中。
正要等到天下一统才想起这茬恐怕连黄菜都凉了。
……
当晚,在魏哲有意的推动下幕府中发生的事情很快传遍全城。
并且随着消息的发酵,渐渐向幽、瀛、辽三州传播。
魏哲的“三镜之论”一时间令三州士人赞叹不已。
即便是郑玄、卢植、蔡邕等人,都公开表示此为“济世良方”。
尤其是东山书院诸士子,在得知了当日的详情之后更是对魏哲佩服之至。
翌日,东山书院藏书阁。
正当蔡邕与卢植为一孤本上的言语争执时,却见郑玄满脸笑意的走了过来。
“看看罢!”郑玄递过手中的竹简抚须而叹道:“此诚为王道乐土也!”
蔡邕见状当即好奇接过一看,只见上书《三镜赋》三字,展卷便见一行隽永字迹。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寒菊凝霜于辽东,征雁列阵于渤海。将军辟四门以纳谏,悬三镜而自照。贤良辐辏,诤臣云集。
吾窃观其盛,敢竭鄙怀,作赋以颂:
当是时也,谏疏盈箱,忠言贯耳。批逆鳞者膺厚赏,触忌讳者蒙不罪。故能化诤语为甘露,变雷霆作和风。昔桀拒龙逢而丧邦,纣剖比干而失国。今观左将军虚怀,岂非天授英睿以拯天下乎?
至若谏鼓晨鸣,谤木夕照。田公沥血,书陈弊政;将军辍膳,虚怀以对。缮录谏言,夙夜瞻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