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到这诗有这么好,还直追李杜?
你要是不做官了,大家估计得马上弹冠相庆。
只见唐永安泪流满面,
“李大人这诗真好啊,听得卑职不由掉下悔恨的眼泪,只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为大明的生机勃勃尽一份力。”
李适满意的点点头,果然还是有懂行的。
“到时候修建港口和道路,让锦衣卫入驻工地,谁要是偷奸耍滑,给本官下诏狱伺候。”
几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恐怖如斯。本来还有点小九九的,顿时烟消云散。
“李大人,属下也读懂了这诗的深意,值此危亡存机正是我辈读书人站出来力挽狂澜之时。”
“李大人,属下现在也听懂了李大人这诗,李大人先驱者者的意识真是让属下敬佩不已,以后属下必定把李大人作为楷模,一生之追求也。”
“李大人,属下也悟了,李大人的才情岂止直追李杜,属下看是达到了圣人境,直追我朝的阳明先生。”
。。。。。。
唐永安听得目瞪口呆,看来拍马屁还得是这些文官啊。看来我老唐还是要多读一点书,增加一点文学底蕴,才能一直伺候在李大人身边。
李适很是满意的看着几人,再次说道,
“你们几人给本官好好干,谁干出了成绩,本官就用谁。就那现在的工部尚书蒋士忠,本官一看就是才疏学浅不堪大用,下次找个噱头把他给罢免了。”
几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果然还得是我李大人。如此嚣张跋扈,肆无忌惮,不过我们就喜欢李大人这种领导!
第164章我们就是家人
话说少詹事黄道周带着自己的儿子进了京师,先是去吏部报道,然后准备去自己好友黄景昉那里拜会。
路上黄道周想着把家眷接过来,然后准备一家人去挤寺庙,那里毕竟便宜,能挨到下次发俸禄。
本来出发时自己家里的余银和崇祯皇帝赏赐的一百两白银,也能够开销。可是路上见灾民遍地,忍不住拿去救济灾民去了,这不所剩无几了。
来到黄府,被告知黄景昉去城外安置灾民,组织垦殖事宜去了。
打听了自己这个好友最近的经历,黄道周也是钦佩不已。两人不仅是福建老乡,以前还是同在詹事府入职。
不过黄景昉一路都很稳,甚至还当上了内阁大臣。而自己日月蹉跎,几度被贬官,甚至最后被罢官回老家。
按照门童给的地址,黄道周和儿子一路来到了大时雍坊,听说自己的家眷被安置在这里。
大时雍坊黄道周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