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梭梭等荒漠植物长势很差,栽植的梭梭林为适应干旱环境,也开始萎缩变得矮小。”
“飞播的牧草长势也很差,很多都枯死了。”
陆汉斌笑道:“但沙棘和红麻的情况很出乎意料,根系扎得很深,感觉比梭梭还要耐旱。”
郭阳问:“青土湖那几口自流泉呢?”
“还在。虽然石羊河和红崖山水库都很缺水,但青土湖这边的湿地范围没怎么受到影响。”
“甚至因为瀚海红麻的存在,植被反而更茂盛了,感觉就像是一抹小小的绿洲。”
陆汉斌也极度不可思议。
景电二期调的水进了红崖山水库,但沿途的农业灌溉和损耗就用掉了绝大部分,梭梭林还要取水浇灌。
相当于上游几乎没有来水。
在干旱的沙漠环境里,水份蒸发是极为恐怖的。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靠着几口自流泉的涓涓细流,整个湿地的环境却维持住了。
“就是再不下雨,和大领导的两年之约很可能完不成。”
“能有现在的局面就不错了。”郭阳说道:“上次大领导是九月中下旬来的,这还有两个月时间。”
陆汉斌说:“也是,总不可能一个夏天都不降雨吧!”
“天热,干活的时候注意员工安全。”
夏季,沙漠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抗旱浇水。
人工种植的一两年生梭梭林,还抵御不了太久干旱,需要进行人工补水,不然就只能枯死。
烈日下浇水的滋味也不好受。
很多人还不习惯做防晒措施。
一不注意,就可能撂翻一两个年龄偏大的工人。
不过瀚海红麻和沙棘的生命力,以及涵养水源的能力,依然超出了郭阳的预计。
那几口自流泉大概率是来自沙漠边缘的地下水,水量很小,能坚持到现在,除了沙棘和红麻的能力。
郭阳想不出还能有其它什么原因。
这两种植物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尤其是在河流以及输水渠道的周边,既能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改善小气候,用处很大。
但单这两种植物也不够,未来还得丰富类似的植物组合。
“咚咚咚…”
“请进。”
当郭阳想得入神时,办公室传来敲门声,丰凯的蒲飞带着牧草机械部的柯天秀走了进来。
“你们终于来了啊。”郭阳说道:“嘉峪关可天天都在催我。”
从上次的座谈会结束后,嘉峪关就一直在紧跟着嘉禾的动向。
知道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