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下有所甚’。这很正常。我绝不是在以此抨击万历丈田,甚至说丈田没有必要,这个事情当然.”李汝华突然回过神来,直接从中间硬生生地砍断关于丈田的话题,将发言扭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户部之所以以隆庆五年的数字为基础进行调整,才向全国发出加派的指令。是因为这三笔辽饷,都是加派而不是正税。之前,国家又分别在西北、东北、西南,用了重兵,同时还有矿税太监在地方刮地皮。太仓年年超支,户部不得不找地方要银子补亏空。如果再按照万历丈田之后的数字,对南直隶等重赋地方进行加派,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逼反多少民,闹出多大的动乱。如果国家内部因为加派起火,那我李汝华恐怕就只有找一条绳子把自己吊死了。”
其实从客观来讲,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四十八年,前后三年每亩土地一共加征九釐银子,合五百二十万余万两并不算多。由李汝华领导的严重缺员的户部,在向两直十三省发布加派的命令之前,也尽可能地依照各省的现实状况进行划拨,以求在最大限度上做到均平。但在各地官仓库银告罄的情况下,这次三次加派还是给他个人招来了铺天盖地的攻击。
朝臣骂他加赋之议不能力持,驯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地方官员把民众的怨气全部算在他的头上。而辽东那头该死的蛮子熊,也不理解户部的难处,三天一小催,五天一大催地向他要钱,要不到就骂人,而且一次骂得比一次难听。
他曾一度想要学赵世卿,索性借着弹劾上表辞官,假使皇帝留中不发就自己跑路,这受鸟气还不讨好的户部尚书谁爱干谁干。但到最后,他还是顶着压力把事情办了下来。
想到此,他心底的一口淤火又涌了上来。喉管泛起一阵挠心的瘙痒,但李汝华却咬着牙齿,没有咳出来。他凝视王安,并问道:“司礼监还有别的问题吗?”
“没了。”王安越过中间的几人,向曹化淳使了个眼色。“您继续说吧。”
曹化淳会意,又给李汝华续了一杯水。
————————
李汝华不知道自己的回答能不能让司礼监接受,但他已经不很在乎了,他要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地告诉皇上。“再往下就是额定的税粮了。万历四十八年,天下额定税粮,为二千六九十四万八千一百五十二石。其中,南直隶为六百一十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四石,北直隶为五十九万七千四百二十一石.”
南北直隶额定的未折纳税粮,有着整一个数量级上的差距,但南直隶地方在册的土地,却不到北直隶地方的一倍。这也就是说,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